發表文章

看電視,學知識?

圖片
 你是電視兒童嗎? 青少年時期的你,每天花多少時間看電視呢? 有多少資訊是從電視節目中學得的呢? ㄟ—— 你知道嗎?你的價值觀可能悄悄地被電視節目所影響著!     聲 望(fame)重要嗎? 自我接納(self-acceptance)呢? 仁慈之心(Benevolence)呢?      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家指出,8-12歲兒童從電視節目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在他們的成長中有重要作用,影響著他們在成年及以後長大後的態度和行為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者和敘事中心的一份新報告評估了從 1967年至2017年 ,每十年間受青少年流行的電視節目中所強調的價值,並且描繪出了這50年間, 16種價值 其重要性上升或是下降的相關圖表。      關鍵的發現之一是,「聲望(fame)」在將近40年的排名接近最低點(在1967、1987和1997年排名第15)之後,在2007年升至第一位,但卻在2017年的重要性下降到第六位。「成就-非常成功-在自我接納(Achievement-being very successful-self-acceptance )」,個人形象、受歡迎程度方面位居2017年第一名。      該報告《成名的興衰:追踪1967年至2017年電視上描繪的價值觀的變化》,評估了每十年兩次的節目(2017年為四個),分別來自1967年的“安迪·格里菲斯秀("The Andy Griffith Show")”和“快樂的日子(''Happy Days'')”(1977年)和2007年的“美國偶像”(American Idol)和“漢娜·蒙塔納”(Hannah Montana)以及2017年的“美國達人”和“女孩相遇世界”("America's Got Talent" and "Girl Meets World")。研究人員發現,像聲望(fame)一樣,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,諸如社區感覺和仁慈(community feeling and benevolence)之類的價值觀也出現了戲劇性的上升和下降,其排名通常與大文化中的變化相互呼應。報告作者雅爾達·烏爾斯(Yalda Uhls)說:“我相信電視反映了這種文化,而半個世紀的數據表明,美國文化已經...

在我們的生命週期裡找到屬於自己牢固的情誼吧 !

圖片
冰友啊 ! 乾啦 !!! 馬克思:「人的生活是離不開友誼,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才是不容易;友誼需要忠誠去播種,用熱情去灌溉,用原則去培養,用諒解去護理。」 約翰生:「真正的快樂不在朋友多,而在於有知心友和摯友。」 禮記:與君子遊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則與之化矣。與小人遊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,亦與之俱化矣。 「朋友一生一起走,那些日子不再有 ~ 」,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,道盡你我的心聲,人類是社會性的生物,人際的連結關係對於健康與快樂是不可或缺的。從古至今,不論東西方,身旁的「朋友」總在我們的人生畫布中點綴了許多五花八門的色彩,在正向心理學領域中 Diener 和 Seligman 透過實徵研究發現,非常幸福的人是高度社交的人,與較不快樂的群體相比,他們擁有更強的浪漫關係和其他社交關係。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非常快樂的人和一般人最大的差別在於—人際。 (Diener & Seligman, 2002) 那麼是擁有親密的朋友會提高我們的自尊心 ? 還是擁有較高的自尊心會影響我們的友誼質量呢?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者 Harris 博士與尼泊爾大學研究博士,根據超過 20 年的研究進行後設分析,共分析了 52 項研究,總涉及 47000 多名的參與者 ( 其中女性為 54%) ,這些研究期間為 1992 年至 2016 年間,研究都已全數發表,包括多個國家 ( 包含 : 美國、瑞士、德國、澳洲、比利時、加拿大、芬蘭、希臘、俄羅斯和瑞典 ) ,樣本所涵蓋的年齡層從兒童早期到成年後期,為的是要探討自尊對社會關係之間的長期及兩者間相互影響的關係。 研究發現正向的社會關係,社會支持以及社會接受度有助於塑造人們在 4-76 歲之間隨時間推移而發展的自尊心,且反之亦然 ! 由此可知自尊和社會關係之間的互惠關係,隨著人們的一生的進程而有不容小覷的影響;且父母的正向關係可能會在孩子中培養自尊的概念,這會讓孩子在青春期時與同齡的夥伴們建立更正向的關係,進而增強成年後的自尊,因此當個人自尊心或社會關係質量低下時,它可能會對其他因素產生負面影響,因此臨床介入為的就是要減少這些潛在的不利發展。 透過研究我們可以知道,人們的社會關係與其自尊水平之間的聯繫,在整個生命週期...